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Watson & Holmes 華生與福爾摩斯 - 介紹&開箱&勘誤

華生與福爾摩斯

                                                                                              (圖源取自MYBG)

人數:3-7人
時間:45-75分鐘

JO哥這次帶來的是2015年出版,以著名偵探小說為背景的華生與福爾摩斯,而這次玩的則是2017年MYBG帶來的中文版。


華生與福爾摩斯是一款著重推理的遊戲,由12個劇本所組成,算是款一次性的桌遊(12個劇本跑過一輪)。推理類型的桌遊最令人熟知的就屬幾A幾B的妙探尋兇Lady Alice或是鬼抓人的蘇格蘭警場白教堂血案,而華生與福爾摩斯不同於這兩種玩法,整場遊戲下來就像看了一篇簡短的小說,非常有意思。


底下我們先來開箱,看看內容物有哪些唄!


封面,還滿大一盒的。

盒內一覽,給了不少夾鏈袋好讓玩家將各案件做分類。

遊戲的核心,各式案件的機密情報等著大偵探們去破解!

對應各案件的線索牌,各位偵探們必須在裡面尋找蛛絲馬跡力圖破案。

大偵探們的聚會,除了大家熟知的福爾摩斯與華生外還有不少角色可供玩家選擇喔。

指示物,馬車、橇鎖、警員、起始標記...等

玩家指示物


這次規則很單純,就不做圖直接講解囉!設置時把這次要破的案件拿出來,照上面的樣子擺設線索卡,接著找一位玩家朗讀故事跟謎團後就可以開始遊戲啦!


遊戲中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由起始玩家開始,順時針選擇要哪張線索卡;第二階段則是每位玩家拿取所選擇的線索卡,並閱讀後面的小短文(線索),看完後再放回去就完成了一個輪迴,那遊戲就持續進行直到有玩家決定到221B找福爾摩斯破案。


                                                                           (遊玩實拍)

前陣子的綠洲與洞天是聽別人講故事,這次的華生與福爾摩斯則像是跳著看一本小說並從中理出頭緒找出線索。而這兩款都有這大量的閱讀需求,對華語體系國家來說,中文版顯得是格外的重要。以中文版來說我覺得他們算是非常優秀的(諷刺的是兩款都是MYBG所代理的),既然語言上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就更能好好沉浸、享受遊戲的樂趣。


但我覺得遊戲中還是有可以拿出來討論的地方,像是我認為此款遊戲的樂趣在於查看線索並抽絲剝繭找出真相


這類遊戲互動本來就不高,而遊戲為了提升樂趣、增加深度,加入了像是角色、華生與福爾摩斯功能牌跟警衛-通行證-撬鎖...等規則,老實說我對這些規則感到非常雞肋、無感

我們一項一項來討論,首先是馬車搶線索卡這點,在不知道案件真相的情況下,真的很難說哪張線索卡是你現在一定要馬上看到的,我們多半情況是A先到這張卡後B來搶,這時A多半會放棄繼續搶那張線索卡轉而查看別張線索卡,因為這時A通常又會是下一輪的起始玩家可以優先選擇,且我們玩的時候也鮮少發生搶位,因為沒有人真能確定這張線索卡非得要在這時候看,若真的被人選走那就先看別張唄,等再回來看就好了。


再來是華生與福爾摩斯的部分,華生能力很強,但不知為何真的沒那個想法去用他,就只想專注精神的察看自己的線索牌,然後開始腦內兜風釐清案情。至於福爾摩斯則是大家都很保守,沒解出來決不去破案,所以玩過兩把都是第一個玩家就解出來了。


而警衛-通行證-撬鎖的情形類似華生,但這幾個帶來的效益比華生更差,而角色牌則是繞著上面的規則來幫助玩家取得優勢,所以當玩家們都不太去理上面那些規則時角色牌就顯得無用。

                                                                    (偵探筆記!?)

總結一下,看的出來華生與福爾摩斯是想要增加遊戲的深度、樂趣所以增設了那些規則、設定,但我認為這是有些多餘的,因為我們已經很享受那種解謎推理的情境中了。


我個人還是很愛華生與福爾摩斯這款遊戲,甚至會想一開再開直到把13個劇本全部解完,中文化的用字遣詞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我推薦給偵探迷、不排斥閱讀燒腦、想來點靜態類型的你。

*勘誤部分:華生能力應改為不影響自己行動同時可以額外花費4個馬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